2021/11/29

台語需要大家努力的用,才會越來越多人說

 

攝於麻六甲雞場街文化坊 (JONKER WALK),多為福建移民,以閩南話為主

 

前幾天去梧棲的一間老字號糕餅店,買了我很喜歡的綠豆椪。顧店的闆娘年紀大約60多歲。


可能是平常都習慣用台語跟長輩溝通的緣故,看到了這位闆娘,很自然就用台語問他綠豆椪是不是有包肉 (以前的人怎麼會綠豆椪包肉,這跟雪綿冰上淋肉燥一樣噁心)

 

闆娘也很熱情的用台語招呼我,並解釋綠豆椪有沒包肉的,也順便推薦了其他的熱銷產品。看到熱銷產品不買對不起自己,當然就都買了一點。

 

臨走結帳前闆娘說:

 

你台語說得很輪轉,很多年輕人講台語都好像是翻譯的,還會含一顆滷蛋

 

其實聽到闆娘這樣說,大概可以猜的到,現在很多人家雖然長輩都是說台語,但是年輕一代的生活圈大多是說國語為主,說台語的機會就少了。

 

為了台語的教學,教育部用羅馬拼音模擬出台語的發音,可是模擬了發音,卻無法模擬出音調,才會出現這樣聽起來很像翻譯出來的台語。

 

台語本身又有一個先天的弱勢 --- 沒有文字。因此學習跟傳承上就必須靠使用者長時間跟著長輩學習才能講的好。

 

其實原住民的語言也有一樣的困境,像賽夏族矮靈祭裡的歌曲,也不會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,也是必須靠著耆老在每次的祭典中傳唱,年輕人跟著學習。

 

不過隨著大家慢慢重視台語,很多醫學院也都會開醫用台語這類的課 (這我來修應該直接滿分啦)。中華民國國際演講協會也有台語演講比賽,也都有利於台語文化能夠順利地傳承下去,不至於讓台語變成絕跡的語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