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有一個新來的學生寄信給我,想跟我討論研究的一些眉角,看名字就知道不是正咩。基於提攜後輩的精神,還有可以跟老闆說我有做事的狀況下,我跟他約在研究室見面。
吸引我眼球的,是他的經歷。他上面寫著,他是念完碩士之後,才申請臨床物理治療博士。以我遇過的幾位DPT學生,大部分都是大學畢業後就申請DPT,碩士學位不是必要的。這位帥哥居然有念碩士,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。
見了面之後跟他聊了一下研究統計上需要注意的事項跟陷阱,以及一些研究上設計的缺陷。也因為他對於徒手治療也有興趣,就也跟他分享了一下徒手治療學習的歷程。
我當然不放過機會,就問他為什麼會碩士後才申請DPT。他說其實他大學畢業後就有申請了研究型博士與DPT,當時他都已經有發SCI paper,但還是雙雙貢估。
為了增加競爭力,先念碩士,畢業後再申請一次,是DPT先給他offer,而且也有提供研究機會。他才會選擇了DPT。
這位同學的經歷也讓我想到之前實驗室也有聘請過一位研究助理,大學是念運動科學,也是為了申請DPT,來實驗室當研究助理,只為了能夠發paper,增加申請的競爭力。
美國大學申請DPT也是非常競爭的
(應該說美國哪個學位不競爭),除了大學GPA不能落漆,很多學校低消都要3.5以上,要有一堆先修科目,像生化、運動生理、化學實驗等等。很多申請者也都會有研究成果。其實跟我一開始想的有點不太一樣,我一開始是想說就是申請就有,通通有獎。
其實有過研究歷練在接觸臨床上的幫助其實很大。物理治療是一個非常需要思考的專業,如何把最安全有效的治療帶給病人,這樣的決策與治療選擇常常是需要大量的研究來支撐的。
因為有過研究的經驗,可以很快的了解到每一個研究可能存在的缺陷,這缺陷是否會嚴重影響到整個結論? 或是在應用研究到臨床層面上,是否有更進一步需要注意的點。而不只是看到 p <.05就拍手叫好。
而美國的DPT因為是學士後的學制,比較容易去吸收到的學生,可能大學已經有相關基礎知識,甚至相關研究經驗,DPT的訓練其實就像是把以前學的基礎知識與研究具體表現出來。